「標準」為經一致同意並列入正式紀錄之文件化協定(documented agreement),範圍涵蓋技術規格、規則、指引或定義。標準之運用為確保產品、製程以及服務…等均能符合不同不同國家的使用目的。舉例來說,最顯而易見的標準為信用卡以及電話卡格式之標準化。試想,如果不同國家採行之技術相似但卻缺乏調和標準,勢必對貿易造成技術性障礙。依賴出口之產業為促使國際貿易程序合理化,於是產生建立全球性標準之需求,此為國際標準之由來。國際標準起始於1906 年之國際電子科技委員會(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,IEC),專責電子技術標準之研定。而其他領域之標準,則由1926 年設立之國際國家標準化協會聯盟(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izing Associations,ISA)負責,ISA 初始之工作重點在於機械工程。ISA 業務運作則在1942 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停止。1946 年,25 國代表齊聚倫敦開會決議設立新的國際組織,以加速工業標準之國際調和與單一化、促進貨品與服務之國際交換以及發展智財權、科學、技術以及經濟活動之合作。隨後,於1947 年2 月23 日建立非政府組織之國際標準組織(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,ISO),透過ISO 運作達成之國際協定,就能公佈為國際標準。總的來說,為了因應日漸龐大的國際貿易市場,買賣雙方都希望能有一套公認的國際標準有所依循。因此,ISO 9001或其它標準提供了各種類型的品質管制標準,例如規格、績效需求及測試方法等。如此一來,就可以在貿易溝通與技術需求上更加便利,也使得ISO成為國際間客戶與供應者間對品質要求的共通語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