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最新消息 產業新聞 彭啟明:碳交易與金融手段 可為弱勢企業提...

彭啟明:碳交易與金融手段 可為弱勢企業提供減碳支持

發佈於 Feb 14, 2025
Share
彭啟明:碳交易與金融手段 可為弱勢企業提供減碳支持

隨著 2030 年 的時間接近,各國逐步提出並落實減碳政策與目標,以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。2024 年底,台灣環境部宣布 2030 年減碳新目標,將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較基準年2005年碳排放量減量 24±1%(即 23% 至 25%),更新為 減量 28±2%(即 26% 至 30%),調升 3 至 5 個百分點,展現政府的減碳決心。

在亞洲地區,各國減碳策略有所不同,主要可分為 碳稅、碳費 以及 碳交易機制。若以 2005 年為基準年,至 2030 年,日本的目標為 減碳 41%,南韓為 14%,而中國大陸、新加坡仍處於碳排成長階段(中國預計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的最高峰,在206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的「淨零排放」;新加坡預計2030年排放量達到峰值,2030年度起排放量減排至約6000萬噸CO₂e,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)。台灣的減碳目標在亞洲僅次於日本,顯示出與國際趨勢接軌的積極度。

目前,環境部推動 碳費機制,希望企業端能夠習慣「排碳有價」的概念,自主減量後,再逐步導入 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。以下為亞洲主要國家碳費與碳交易政策比較:

亞洲各國碳費與碳交易政策比較(2024 年)

國家

碳費/碳稅

適用範圍

目前費率

未來調整

備註

新加坡

碳稅

排放超過 2.5 萬噸的企業 (覆蓋 80% 碳排)

2024 年 25 新幣/噸 CO₂e(約620新台幣)

2030 年 50-80 新幣/噸 CO₂e

逐年提高

亞洲目前最高

日本

地球溫暖化對策稅

化石燃料使用者,影響 75% 排放量

289 日圓/噸 CO₂e(約60新台幣)

2028 年後擬提高

主要用於氣候變遷計畫

韓國

碳交易制度(K-ETS)

大型企業總量管制

1萬4650韓幣/噸 CO₂e

(約340新台幣)

逐步放寬交易機制

企業可購買碳權,否則罰款

台灣

碳費(2025 年試行)

高排放企業 (碳排放超過 2.5 萬噸)

300 元新台幣/噸 CO₂e (~9.5 美元)

2026 年正式實施

參考國際經驗設計

 

亞洲各國採取不同策略應對碳排放管理。新加坡 以高額碳稅搭配金融市場機制,預計 2030 年每噸碳稅將提高至 50-80 新幣(約 1,180-1,890 元新台幣),目前為亞洲最高。日本 透過「地球溫暖化對策稅」鼓勵減碳,但稅率相對較低,未來可能提升。韓國 則採碳交易制度(K-ETS),碳價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,目前價格偏低。

台灣計畫透過碳費機制推動企業自主減碳。儘管台灣的碳費制度起步較晚,但可借鑑其他國家的經驗,以降低試錯成本,加速碳定價制度的成熟與完善,確保產業在國際減碳趨勢下保持競爭力。隨著全球減碳要求日趨嚴格,企業應積極提升碳管理能力。因此,培養具備碳交易與金融工具應用能力的人才至關重要。領導力企管提供多元方案,協助企業強化碳管理,提升永續競爭力,並有效降低合規風險。

新聞來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38/8481845

資訊

OK

警告

OK